一家人就这么在野外过了一晚。
第二天天微微亮,东方露出一丝鱼肚白,苏正军两兄弟就醒了。
昨天晚上,苏正军已经在周围查看过,往偏西面的林子尽头走不远,就有一条小河,于是他跟二弟说了一声,就把两个陶罐放进背篓里去取水。苏正刚也捡了一些柴火,准备烧些热水喝。
他们男人喝点冷水倒是没事,但是还有女人和孩子,这大冷天的还是热水好。
冰冷的河水刺骨,苏正军就着河水洗了一把脸,冻得浑身发抖。正当他装好水准备回去的时候,突然看到下游似乎有个人躺在河岸边。
想着人还没死,如果不救他,说不定在这冰冷的时节,恐怕不久就要被冻死了。于是苏正军小心翼翼地走过去,待走近一看,居然是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和尚。
他把手放在那小和尚的人中处,探了探他的鼻息。见还有气,见死不救有些于心不忍,便索性把人抱起来先带回去再说。
苏家野营的地方,苏成林也已经醒了,此时正和苏正刚一起烧火。二人见苏正军抱着一个小和尚回来都吓了一跳。不知附近有没有寺庙,他们又着急赶路,苏成林tຊ就有些担忧。不过看这小和尚半死不活的,也只能先救下,也算是结下一份善缘。
不多久,苏家众人陆陆续续都醒了,大家就急忙简单梳洗下,就着热水吃了点馒头,又稍微熬了一点粥给两个孩子喝下,一家人就急忙继续赶路。
他们没想过去找庙宇,打听这小和尚的下落。只想着等到了下一个城池,就进城找家医馆把这小和尚给放下,毕竟他们一家怕那些人追上来,还是先走为妙。
小和尚昏迷不醒,只能睡进马车里,马车空间一下子又狭小了一些。
赶了大半日的路,终于到了一个县城——魏县,一家人每人交了两个铜钱,都进了城。苏成林和两个儿子合计,先去找个客栈住下,让女人和孩子们休息休息,留下苏正刚守在客栈,其他父子三人则赶着马车带着小和尚去医馆医治。
苏鑫儿一路摇摇晃晃睡得很香,进了客栈没多久就醒了,再没什么睡意,睁着眼睛躺在床上玩。苏晴儿一会儿逗逗弟弟,一会儿逗逗妹妹,三个孩子倒是玩得开心,丝毫没有长途跋涉的倦怠之意。
赵月娥和王红英把从马车上拿下来的针线铺开,就一边看着孩子们,一边做针线,抓紧时间把没做完的几件小衣服给做好。
再说苏家父子带了小和尚到了医馆里,就找了大夫把脉。
“几位从哪里来啊?怎么会带着个小师傅?”大夫一边把脉,一边问。
苏成林留了个心眼,虚虚实实的说道:“我们路过魏县,就在城外看到这小师傅躺在路边,看他还有一口气,所以就带进了城,找到你们医馆来了。大夫,这小师傅有无大碍?”
大夫把完脉说道:“并无大碍,但失血过多,又受了风寒,伤口已经包扎过,回去之后每两天换一次药,我再开了方子,你们回去给他三碗水煎成一碗喂下,连吃几服药,应该就会好了。”
苏成林父子对视了一眼,苏正军问道:“大夫,你们医馆能不能收留这小师傅?不瞒您说,我们是过路的,也没有什么煎药的东西,而且也不认识这个小师傅,纯粹就是遇见了就顺手救了来,我们还要赶路,怕是带着个病人上路也不方便……”
大夫摇摇头:“我们医馆只负责看病开药,这煎药的事倒是可以让小药童代劳,但是人留在医馆,我们也无力照看。”
见没办法,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。于是,父子三人商量,就由苏成林和苏正业留在医馆,等药童煎药喂下,待这小和尚醒了再做打算。苏正军则到城里去逛逛,打听打听附近有没有什么寺庙,等这小和尚醒了,就先把这和尚送寺庙去,顺便再采买一些吃的用的带回来。
大约不到一个时辰,小和尚服下药,又被扎了两针,终于醒了。
见小和尚睁开眼睛,苏成林立即上前问道:“小师傅,你醒了,可还有哪里不舒服?”
小和尚这会儿刚醒过来,许是还未适应眼前的情况,一时间有些呆愣,没有说话。
苏家父子面面相觑,苏正业暗想,这小和尚莫不是个哑巴或者聋子,亦或是有些痴傻?
苏正业凑上前,一边用手比划一边一字一顿地说:“你……有……哪……里……不……舒……服……吗?”
小和尚一头黑线,他这是被人当成傻子了吗?不能忍……于是皱着小眉头说道:“施主,我听得懂。小僧法号:归缘。多谢施主救命之恩。”说完,就想坐起身来。
苏正业立即扶住他,叫了大夫过来再把把脉看看。
还好,小和尚除了身体虚弱,其他倒无大碍。既然医馆不愿收留,苏成林父子等苏正军回来后,几人就坐着马车回客栈去了。
醒来一直没听到爷爷、爹爹和小叔声音的苏鑫儿,时不时哼唧几声,看见大姐姐在逗她,二哥也趴在她身边玩,她会时不时回应一下二人,但大多数时候还是百无聊赖的。
她现在哪儿也去不了,最大的娱乐就是听大家说话,打发一下时间,要么就是陪两个孩子逗趣!虽然姐姐和哥哥都对她好,但她的灵魂却是个二十几岁的成年人,玩多了也会无聊的……
还有那个小和尚,也不知道怎么样了,小小年纪出家为僧,好像还受伤了,也不知道挺不挺得过来?……
想着想着,就听到外面有声音传来,爷爷他们回来了!
“先把归缘小师傅放床上,正刚,你去要一碗白粥,小师傅刚醒,要吃点清淡的。”苏成林安排到。
苏鑫儿似乎听到了小和尚的名字,龟元、归缘还是桂圆?一想到小和尚那圆圆的脑袋,苏鑫儿就心里好笑,大脑袋圆滚滚,还蛮有趣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