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会先带大家复习一下《临床外科学》的基础概述部分。
好,那我们现在开始点名吧!”
“陈瑶?”
“到!”
“王琪?”
“到!”
“刘飞?”
“到!”
“……”
随着学生们一个个响亮的回答,
他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。
10级临床医学(1)班,满满当当五十名学生。
陈文章已经开始期待,这一节课下来,能收获多少学生们积极的学习反馈呢?
在10级临床医学(1)班的讲台上,
陈文章正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们上课。
他没有拿着书照本宣科,
而是根据自己对《临床外科学》的理解,
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,将知识点讲解给学生们听。
刚开始,学生们还觉得有点无所谓,
毕竟这种理论课通常都挺乏味的。
但很快,
他们就发现陈老师的课生动有趣,妙语连珠,引人入胜。
没过多久,
不少原本低头玩手机或做小动作的学生,都放下手中的事,全神贯注地听起了陈文章的讲解。
他们边听边记笔记,格外专注,眼神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。
时间悄悄流逝,
当放学铃声响起时,
学生们才恍然发现,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。
在大学里,
一般两节小课合并成一大节课。
短暂的十分钟休息过后,
陈文章继续上课。
这时,教室后门走进了两位苏州大学医学院的中年教师。
一个叫赵霆,是医学院的副教授;
另一个叫王泉,是学校的教育研究员。
作为新来的教师,
陈文章第一次给学生们上课。
赵霆和王泉来旁听,主要是想看看陈文章的教学水平如何。
两人找了个座位坐下,并不妨碍陈文章授课。
回到讲台,
陈文章继续说道:“上节课,我们重温了理论部分,这节课我们要讲《临床外科学》的详细论述,特别是关于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内容。
我希望各位能够熟练掌握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方法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,理解脑疝的表现和处理原则,了解颅骨骨折和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。
听起来好像很难,但实际上很简单。
记住几个关键点就行。
首先,脑外科病人的意识状态直接反映颅内状况。
因此,在医院里,医生面对脑外科病人,不怕他吵吵闹闹,就怕他一声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