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伏是三伏天中的第一个阶段,从初伏开始天气就已经炎热起来了,我们除了要在生活习惯上做出调整之外,还可以进行一些初伏的风俗,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初伏有什么风俗,初伏有雨好吗。
初伏有什么风俗
1、头伏吃饺子
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。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伏日人们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俗谓之苦夏,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,入伏的早晨吃鸡蛋,不吃别的食物。入伏这天吃饺子,是希望能平安度过夏季,祝愿祈福之意。
2、头伏萝卜二伏菜
从传统意义上讲,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,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。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,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,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,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,这时就要种白菜了。
3、给牛改善饮食
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。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,据说牛喝了身子壮,能干活,不淌汗。民谣:春牛鞭,舐牛汉(公牛),麦仁汤,舐牛饭,舐牛喝了不淌汗,熬到六月再一遍。
4、贴三伏贴
头伏第一天,市民排队贴“伏贴”。三伏贴是民间的一种老习俗,据说,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,利用这一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,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。但并不是说“伏贴”可以包治百病,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贴“伏贴”,阴虚火旺、皮肤病、恶性肿瘤、急性咽喉炎、强过敏体质等患者就不宜采用中药贴敷疗法进行治疗。
5、六月六晒伏
“六月六”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。民谚有云:“六月六,人晒衣裳龙晒袍”,“六月六,家家晒红绿”,“红绿”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。因为这一天,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,为一年中气温最高,日照时间最长,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,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“晒伏”,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,以去潮,去湿,防霉防蛀。
6、入伏吃羊肉
徐州人入伏吃羊肉,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,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,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。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:六月六接姑娘,新麦饼羊肉汤。当地人认为此法能“以热治热、发汗排毒”。
7、伏日吃面
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。魏氏春秋:伏日食汤饼,取巾拭汗,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。荆楚岁时记:六月伏日食汤饼,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,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。伏天还可吃过水面、炒面。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,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。唐代医学家苏恭说,炒面可解烦热,止泄,实大肠。
8、伏天吃鸡
江西、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。民谚云:“起伏吃只鸡,一年好身体。”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,须适当补充营养。在烧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,生姜性温,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,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,起去湿强身的作用。这就是初伏吃鸡的科学道理。
9、头伏吃馄饨
上海一直有“头伏馄饨二伏茶”的风俗,所以在毫无胃口的燥热夏季,来一碗加花生酱、少许酱油和醋调味的冷馄饨来拌食,冰凉惬意的同时也令人食欲大增。馄饨,古人称其形“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混沌之象”,而“馄饨”又与“混沌”谐音。盘古开天,混沌初分,吃了馄饨可得聪明。
初伏有雨好吗
头伏有雨,伏伏有雨的意思是,如果在头伏时有降雨的话,那么在中伏和末伏时,降雨也会很频繁,雨量充沛,是多雨的一年。相反如果在头伏时艳阳高照,丝毫没有降雨的迹象,等到了中伏和末伏时,同样也会没有降雨,是个旱年,农民要提早做好防旱准备工作。
在以前因为没有像现在这么先进预测未来天气的设备,几乎靠天吃饭的农民只能根据往年的经验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。智慧的劳动人民发现,如果在头伏有降雨的话,那么整个三伏天中降雨会很充沛,相反如果头伏没有降雨的话,今年夏季必定是个大旱年。农民之所以会从头伏天气预测整个三伏天的天气变化,是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降雨最多的时候,如果在头伏时都没有降雨,便意味着今年是个旱年,所以在中伏和末伏时,降雨也会很少,甚至没有。相反在头伏这个十天中降雨很频繁,那么在进入到天气更为炎热的中伏和末伏时,降雨会更加频繁。
那么头伏下雨好吗?头伏下雨当然好了,农民最期盼在头伏时下雨。在农村还有“有钱难买五月旱,六月连阴吃饱饭”的说法,农历的五月正是北方小麦收获的季节,小麦收获后还要晾晒一段时间才可以,所以农民很盼望农历五月是大晴天,等到了农历六月后,夏茬玉米已经播种并进入到快速生长阶段,此时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会很大,所以六月经常下雨的话,玉米长势好,产量自然也会提高,所以对于农民来说,当然希望头伏能下雨。